News and information
2023.09.12來源: 安防行業網編輯:媒體部
當前,我國金融與安防領域對于人臉識別的需求迫切,產業將進入爆發式增長期,預計未來十年內有望形成年銷售額過千億的市場規模。未來,金融安防還會有一個新的指向,即應急管理。
金融安防市場調研報告
金融安防是指以維護金融機構公共安全為目的,借助于安全防范技術以有效保障金融機構人員人身和財產安全,保證正常的工作秩序,為金融機構建立具有防盜竊、防入侵、防搶劫、防破壞等功能的安全防范系統。
目前各家銀行機構在安防技術的建設上已基本實現專業化和標準化,建成了符合GA38-2021、GB50348-2018等國家相關標準的安防體系。隨著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,安防技術與銀行業務管理逐漸融合的趨勢已經出現,安防技術的價值不再純粹是為安全防范服務,已經演化為以視頻應用為基礎的綜合業務管理平臺。
智慧銀行是傳統銀行、網絡銀行的高級階段,目前國內很多銀行通過提高自身的特征性、職能化和多樣化等方面來打造出”智慧銀行”的服務模式。其主要是通過科學化的技術手段、人性化服務方式實現良好的人機交互體驗效果。在智慧銀行的建設大背景下,金融行業的很多工作不再需要依托于商機部分的監管,金融安防的管理完全可以運用可視化技術、生物識別技術、語音技術、大屏顯示技術、智能分析技術、RFID無線射頻技術等得以替代,最終助力金融行業走向智慧銀行階段。
金融行業由于對安全的要求等級高、標準規格高、投資力度大,所以一直受到安防企業的青睞。再加上金融系統更是成為首批進行視頻監控數字化的行業之一。所以在未來的視頻監控市場中,集網絡化、智能化于一體的安防技術將越來越受歡迎,而金融安防系統的網絡化、智能化也將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。
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《2023-2028年中國金融安防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》分析
在金融安防領域,針對安保信息的檢測、傳輸、接收和處置等環節,主動安防的管理理念表現的尤為突出。主動安防思想運用新興的人工智能技術、物聯傳感技術、移動互聯技術等,并結合銀行安保管理流程,有效解決了銀行傳統安防系統所存在的安全隱患,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風險預警的事前防范作用。
近年來國內行業競爭暗流涌動,進入深水整合期。隨著安防行業技術深化和集中度不斷提高,寡頭企業具有越來越大的優勢。整體來看未來安防行業的門檻會進一步提高。過去的競爭主要以硬件為主,相對來說門檻較低,成立了一大批中小企業。而今后隨著智能化進程的推進,軟件平臺、視頻算法在硬件產品中的影響力將逐步提升,軟硬件一體化狀況愈加明顯??梢灶A見的是,未來的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。
隨著安防設備高清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的發展,云計算、云存儲等大數據的相關技術也在不斷滲入到金融安防領域,使金融安防行業有了更多的增長點,這也引來了不少安防企業進軍金融安防市場。金融領域一直是安防企業關注的重點,但是近幾年金融安防市場狀況卻不容樂觀。
由于對安保工作的重視,銀行對安防系統的可靠性和先進性要求比較高,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,一般都會進行升級換代。多年來,銀行安防設備應用基本形成了“五年一更換”的規律。因此,如果再加上每年更新換代的市場需求,金融安防是一個龐大的市場。
長期以來,金融行業對安防技術的應用一般都是走在前沿,往往采用了當時最先進、最前沿的技術和設備,金融安防應用趨勢基本上代表了安防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。隨著科學技術不斷普及和金融安防管理要求的不斷深入,再加上對安防系統必不可少的升級和聯網需求,就形成了金融行業每年幾十億規模的安防市場需求。
隨著智能物聯、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底層技術的突破和持續發展,銀行安防未來依然將會以業務傳承和技術創新并重。今后,金融機構將會與安防廠商繼續合作,不斷提升金融安全防范建設標準;繼續建設不限于銀行網點、金庫的各類型、全場景的智慧安防管理平臺和風險合規管理平臺;充分利用不斷創新的安防技術,重構數字化、精細化的銀行業務流程管理體系,提升銀行運營效率;充分發揮、挖掘金融安防的物聯數據價值,服務銀行的安全管理、合規管理、內部審計、風險管控等各業務部門需求,助力智慧風控、精益運營,構建精準高效的銀行安全和風險預警新機制。
金融安防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,分析金融安防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,挖掘金融安防行業的市場潛力,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,提供對產業規模、產業結構、區域結構、市場競爭、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,清晰發展方向。